士的我們來談談閒人本週來談談:「象棋起源與傳說」
因侄子來家裡下棋,想了老久,閒人該更新,今天來談談「象棋起源與傳說」為什麼會提到象棋?
以下有很多整理民間傳說,先廣告時間,想看閒人整理更多好故事,麻煩記得點讚與留言再走。
觀前提醒:都配上西元方便對比時間,西元以前都以「前」呈現西元前400年,寫「前400年」,西元後則以年表示西元300年,寫「300年」。
一、舜象與棋
古代傳說,象棋是舜發明。沒錯那堯舜的舜,而舜有個兄友弟弓的好弟弟象,成天使詐,好幾次想害死舜。舜忍無可忍只好把象給幽禁起來,但又怕他寂寞,就制了象棋給他做文娛活動,象棋是舜發明說法是否屬實很難考證。 wiki/舜
二、韓信與象棋
(一)韓信x象棋x賭具
周家森《象棋源流考》:「韓信伐趙時,作象棋和葉子戲以如士卒,因年終士卒思鄉,一得博具,則相聚共戲,錢財輸盡,樂而忘歸。」每日頭條/象棋是韓信發明的嗎?
閒人曰:這個跟賭具一樣的故事,應該算白化因此不多說。
(二)韓信x象棋x獄卒
清代的《淵深海闊象棋譜》:「又聞象棋始於韓信,朱子云博局紅也。」
象棋另一個故事版本來自韓信,在劉邦稱帝後,韓信被呂后誘捕監禁,自知不久將殞命的韓信打算寫本兵書「奇術」傳世,但呂后怕被其有心思一直從中作梗,就下了一道懿旨,說他身爲犯人,不可著書。
好在獄卒是韓信鐵粉想跟其學兵法,最後韓信拿東西模擬兩軍攻擊的棋子與獄卒玩一種「紙上談兵」的遊戲,獄卒也專心研究韓信授給他的奇術。不久韓信被呂后殺死,獄卒退隱並把遊戲命為「象棋」。因紙易爛損毀換成扁木塊,為區別又染成紅黑兩色。又以「奇」的諧音叫「棋」,還寫《棋譜》傳給子孫。但後人認為棋對應於兩軍作戰,只是種象徵,所以稱它為「象棋」。wiki/韩信
三、象棋外來說
據出目前出土的古文物與文獻可知笈多王朝(319年-550年)的古印度象棋或音譯為恰圖蘭卡。而恰圖蘭卡的棋盤來自西元前五、六世紀的八條盤碁,內有車、馬、象、兵 4種棋子,象徵著印度古代的軍制。後來霍斯勞一世時發展成波斯象棋,在來傳入歐洲,大家收息的國際象棋登場。
古印度象棋或音譯為恰圖蘭卡(梵語:चतुरङ्ग,caturaṅga),是古印度的一種象棋類遊戲。
參考維基百科
1)象棋史:https://zh.m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B1%A1%E6%A3%8B%E5%8F%B2
2)波斯象棋:https://zh.m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B3%A2%E6%96%AF%E8%B1%A1%E6%A3%8B
四、那些年提到的象棋
(一)六搏
沒錯本篇僅談文章與挖到提到象棋的文或物,對應於古印度象棋,象棋目前出土的古文物與文獻,常提到的「六博」,戰國時代 (前403年-前221年)形式也是非常的簡單,一方只有六個棋子。以多得籌為勝,行棋模擬貓頭鷹等鳥類在池塘獵魚的行為,從漢代開始,這種棋戲開始不停演變,逐漸加入了各種新棋子,緩慢成為象棋。
綠釉陶六博俑,漢代,河南省靈寶市出土,藏於河南博物院(wiki/六博俑)
(二)傳說的神農氏
元僧念常《佛祖歷代通載》卷第十六 嘉興路大中祥符禪寺住持華亭念常集(十四 己未)製象碁(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。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砲代之為機矣)
此機字疑為棋字之誤,是象棋明為唐牛僧孺所創製。但胡適《考作象棋的年代》云:那時候中國與印度交通已近千年。也許這種遊戲,從印度波斯傳進來已久,到牛僧孺才把它改作一種中國的象棋戲。念常此書記佛教事忽插入這一段,似不是有心作偽;大概佛教徒也知道象棋是從印度輸入的,故把它記在佛教史裡。
擷取自:事物掌故叢談(7):遊戲娛樂 作者:楊蔭深
(三)歷史時代的戰國時代(前221年結束)
象棋這名稱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,當時棋子多用象牙雕刻,故名「象棋」
漢劉向(前77年-前6年)說苑/卷11善說
雍門子周以琴見乎孟嘗君。孟嘗君曰:「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?」…省略依些字….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,激楚之切風。
明陳仁錫(1581-1636)《潛確居類書》
「雍門周謂益嘗君:足下燕居,則斗象棋,亦戰國之事也。蓋戰國用兵,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。」
此處的象棋有象牙製作的棋的可能,而孟嘗君(?-前279年)生存年
《楚辭·招魂》篇
「藝該象棊,有六博些。分曹並進,遒相追些。成梟而牟,呼五日些。」,棊為「棋」之異體。因此象棊又可寫象棋。
參考:
(四)歷史時代的北周武帝(569年)
象戲之稱,始見於南北朝末期之北周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年),北周武帝所創,詳細規則、棋具皆不詳,並與大臣共同編寫《象經》,並由王褒作《象戲經序》、庾信作《進象經賦表》、《象戲賦》,獻給周武帝。wiki/北周象戲
(五)歷史時代的唐牛僧孺(569年)
唐牛僧孺《玄怪錄·岑順》對唐寶應年間(公元762年)寶應象棋的象戲體制有具體描寫,大抵與現行體制相近,但當時棋子則為金屬立體形象製品,至今日本還有人稱中國象棋為「寶應象棋」,或以為中國象棋出現於唐寶應年間之故;維基文庫/玄怪錄/卷5
五、象棋之名
(一)“象”獸之雄也
前面說到,北宋晁補之《廣象戲格·序》Wiki/廣象戲圖
象戲兵戲也,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。象,獸之雄也,故戲兵以象戲名之。「象」對應「陣」,陣棋對應象棋。但這很怪異因古代,戰陣以“車”為主,而且玩過象棋應該都知道車的強度驚人,象反而用途不高….因此改車棋會不會比較好?
(二)“象”人名
“象”是由人名而來;舜與象的故事,前面提過「一、舜象與棋」。
(三)“象”指模擬與景象
形狀、樣子、狀態。如:「景象」。
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,變通莫大乎四時。」
摹擬、傚法。
《書經.微子之命》:「殷王元子,惟稽古,崇德象賢。」
《左傳.襄公三十一年》:「君有君之威儀,其臣畏而愛之,則而象之,故能有其國家。」
《漢書.卷三○.藝文志》:「教之六書,謂象形、象事、象意、象聲、轉注、假借。」
(四)象與軍隊與戰爭之關聯-象舞
2012年美韓聯合軍演時,F-16戰隼戰鬥機在位於群山機場的空軍基地演練大象漫步。
找不到時適合象舞只好找這個,應該算吧?
“雍門周謂孟嘗君:足下燕居,則鬥象棋,亦戰國之事也。蓋戰國用兵,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。因此“用戰爭之象為棋勢”而得名象。
以上這些就是目前閒人找到「象棋」一詞的淵源資料,希望大家喜歡,。
(五)刺殺技擊的舞蹈稱“象舞”
閒談
在被如此多資料轟炸後,閒人傾向相信象棋對應於兩軍作戰,是種象徵,稱它為「象棋」。「象」非指大象,而是形象、模擬、演示之意,告訴我們象棋具有模擬演示的功能。畢竟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,每種顏色16個棋子,共分為7個兵種。但象的數量有點少。象牙做則是應該有大量的象牙製的象棋,可能要等更多的被挖掘。
留言列表